China - Economic Data & News 01 (May 08 - Oct 08)

Re: HK & China

Postby winston » Tue Jun 24, 2008 7:57 am

1) China Life, the mainland's largest institutional investor, vowed yesterday that that it will not offload investments.

2) Measures like margin trading, options trading and index futures are on the wish list
It's all about "how much you made when you were right" & "how little you lost when you were wrong"
User avatar
winston
Billionaire Boss
 
Posts: 112617
Joined: Wed May 07, 2008 9:28 am

Re: HK & China

Postby millionairemind » Wed Jun 25, 2008 11:34 am

Read this on another website.... Sigh... if only they cut all their losses short...:(


(综合讯)调查显示,去年初至目前,内地股市投资者九成人录得亏损,只有4.34%人有盈利,3.15%勉强保本。

  「国际金融报」报道,二零零七年十月上证综指创下6124点的高点至今,上证综指已下跌50%有多。尽管市场呼吁救市的呼声很高,但在管理层推出一些或直接或间接对市场有影响的政策後,昙花一现的效果,让股民并未看到A股未来的希望。

  报道表示,有调查显示,近六成股民金融资产减半,不断缩水的帐户让他们苦不堪言。从去年一月一日起截至今年六月十九日,参与调查的人群中亏损者比例达到92.51%,盈利的投资者仅有4.34%,勉强保本的为3.15。

  报道指出,在被调查的亏损的投资者中,有59.98%的人目前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50%以上,有14.5%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 40%,有11.43%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30%,有5.74%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20%,有2.46%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10%,有 5.89%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10%以下。

  据报道,在这些股民的「帐册」中,大小非减持和基金的做空成为此次亏损的两大主因 :(
"If a speculator is correct half of the time, he is hitting a good average. Even being right 3 or 4 times out of 10 should yield a person a fortune if he has the sense to cut his losses quickly on the ventures where he has been wrong" - Bernard Baruch

Disclaimer - The author may at times own some of the stocks mentioned in this forum. All discussions are NOT to be construed as buy/sell recommendations. Readers are advised to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analysis.
User avatar
millionairemind
Big Boss
 
Posts: 7776
Joined: Wed May 07, 2008 8:50 am
Location: The Matrix

Re: HK & China

Postby Niczach » Wed Jun 25, 2008 4:57 pm

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增加了21%...........


美国
财富增长 西方不亮东方亮


2008年06月25日15:20

在全球百万富翁名单上,美国人的比例正在走下坡路。

据周二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新兴市场百万富翁人数的增幅是美国的五倍。这是自2003年首次对美国和主要新兴市场进行比较以来,二者增速差距最大的一次。

据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和Capgemini公布的《世界财富报告》(World Wealth Report)显示,2007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百万富翁总数增加了19%,相比之下美国的增幅只有3.7%,是2002年以来增幅最小的一年。

美国在全球百万富翁总数中仍占有主导地位。美国有300多万个金融百万富翁(可投资资产不低于100万美元),较2006年增加了10万人。

尽管如此,去年百万富翁的增多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新兴市场,其中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共新增13.3万,总数达到81.7万人。去年印度的百万富翁增加了23%,增幅居全球之冠。

在持续数年的上升之后,美国在全球百万富翁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31%小幅降到2007年的30%。据该报告称,美国在百万富翁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31%降至2007年的29%,预计未来5年中还会进一步下降。近几年来欧洲在全球百万富翁中占比萎缩得更快,从2002年的36%降至2007年的31%。

与此同时,印度、巴西、俄罗斯和中国的百万富翁占比在过去5年中从6%上升到8%。

百万富翁的数字凸现出了经济上的现实情况:明天的富翁更有可能来自东方、而非西方。

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资金转而流向增长更快的新兴市场、海外更高的储蓄率,以及美元走软等诸多因素都推动了在这些曾因极度贫困而知名的国家中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人数的增加。

而与此同时,美国的财富制造机器却因金融危机、信贷紧缩和房地产价格下跌而运转艰难。

虽然百万富翁的构成比例看似无足轻重,但却能给全球经济带来衍生影响。

百万富翁中东方面孔的日渐增多可能会重塑美国的投资和支出,对慈善业和企业界亦是如此。全球百万富翁手中持有的40多万亿美元的资产将越来越多地流出美国,因为新晋百万富翁更喜欢在本国进行投资。该报告预计,2009年时,全球百万富翁在北美的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比例将从2007年的42%下降至39%。

这种趋势还可能会加速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不平等,因为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正是那些贫富差距甚于美国的国家。

据《世界财富报告》称,财富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富人、特别是超级富豪手中。去年世界上可投资资产不低于3,000万美元的超级富豪人数增加了8.8%,而其所持资产的增幅却达到了不成比例的14.5%。

在《福布斯》亿万富翁榜上,印度人占据了前八位中的四个,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超过比尔•盖茨(Bill Gates)成为全球第二富豪。巴菲特(Warren Buffett)位居第一,盖茨则排名第三。

总体来看,印度是去年的大赢家。该国百万富翁人数增加了23%,略高于2006年的21%。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增加了21%,巴西和俄罗斯分别增加了19%和14%。

财富创造的主要驱动力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金融市场的表现和流动性。涌入海外股市的资金使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可用于并购的股票出现了快速增长。

这刺激了私人银行家所说的“流动性事件”的增多,一家公司的所有者或是管理者能将股份兑现,进而一跃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说,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正在深化,使得很多企业家能够将旗下业务上市变现。

全球财富的转移也使奢侈品经济以及大量面向富人的公司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

苏富比拍卖公司(Sotheby's)估计,在2月份伦敦举行的拍卖中,拍得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的俄罗斯买家掏的钱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15%,而相比之下,2007年时这一比例为9%。

巨型游艇制造商曾经主要面向美国和欧洲客户,如今它们在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业务也很繁忙。游艇经纪公司Burgess表示,新兴市场可能会在未来5年内占到该公司业务的一半,目前只有三分之一。

Burgess首席执行长乔纳森•贝克特(Jonathan Beckett)说,说到超级游艇,印度将是下一个俄罗斯。

隶属于General Dynamics Corp.的私人喷气式飞机制造商Gulfstream的业务增长正越来越多地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该司发言人表示,尽管2007年北美的喷气机订单增加了30%,但还是输给了海外订单,这在公司49年的历史中是头一次。

2008年第一季度,海外订单增幅56%,超过了北美订单44%的增幅。

Gulfstream的发言人罗伯特•巴格涅特(Robert Baugniet)说,很多新增的买家都“不习惯等待”,当有人听说他们订购的G550要到2013年第一季度才能交货时,他们就会把装满现金的手提箱摇得格格作响,不明白为什么要等。
Niczach
Loafer
 
Posts: 45
Joined: Sat Jun 21, 2008 4:51 pm

Re: HK & China

Postby helios » Wed Jun 25, 2008 5:15 pm

Niczach wrote:总体来看,印度是去年的大赢家。该国百万富翁人数增加了23%,略高于2006年的21%。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增加了21%,巴西和俄罗斯分别增加了19%和14%。


yo niczach,

v nice, summarised article ;)
helios
Permanent Loafer
 
Posts: 3527
Joined: Wed May 07, 2008 8:30 am

Re: HK & China

Postby Niczach » Wed Jun 25, 2008 5:26 pm

Thank for your summarised San ,read followings article that 近765,000名受调查者中有75%预计中国政府会有新的救市举措出台......what do you think ....


亚洲市场见闻
中国政府点石成金之手哪去了?

2008年06月24日10:45

中国股市的一路狂泻令上证综指在8个月的时间里跌去一半多、降到了3000点以下。许多投资者曾以为,到了这个水平,政府就会出手救市。然而,众所期待的救援没有到来,一些分析师们认为政府令股市起死回生的能力正在减退。

在中国股市18年的历史中,政府的一再干预令投资者们习惯性地认为政府会在股市不断下挫时出手相助、在股市有过热风险时为其降温。上周,国有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及几家网站进行了一项24小时的在线调查,发现近765,000名受调查者中有75%预计政府会有新的救市举措出台。

中国政府一直在防备出现金融或经济动荡引发公众不满的情况,而由于中国力求在8月的奥运会前避免发生任何问题,这样的考虑就更为突出。

驻北京的中国银河证券(China Galaxy Securities)资深经济学家苑德军说:“政府是时候采取切实措施,向投资者表明政府十分关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今年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提振市场人气。为了平息人们对大量新股入市会冲击已然疲软的股价的担心,中国政府4月20日对解禁的存量股份转让做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三天后,政府又将股票交易印花税率0.3%下调至0.1%。中国政府曾在2007年5月上调该税率,以稳定当时暴涨的股市。

但上述两项举措的效果都很有限且难以持续,同时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以及中国采取通胀应对措施的的影响表示担忧,导致股市继续跳水。本月,上证综指创下12年来最大单周跌幅,在截止6月13日的一周下跌了13.8%。周一,上证综指收于2760.42点,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2.5%,较去年10月的收盘纪录高点下跌了55%。

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师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在6月8日的一份报告中说:“过去6个月中,政府的干预行为没有产生任何持久的影响,同时,这些举措让投资者不由浮想联翩,反而还可能增加了股市的波动性。”

政府可能还会继续寻找能扭转股市走势的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在最近的一份有关金融稳定性的报告中称,央行会密切注意市场的发展,以改进股市的运行机制,同时政府需要采取财政和金融政策,有效地调节市场需求,避免股市大幅波动。

分析师们建议中国政府可以尝试的一个措施是,加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下授予外资A股投资额度的速度。去年12月,QFII总额度从100亿美元上调至300亿美元,但截止今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给54家QFII机构发放的总额度仅为105.7亿美元。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又向两家公司授予了投资额度,但没有透露具体金额。

理论上,急于在中国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更多资本会推动对股票的需求。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 简称CICC)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对QFII的扩张能否真正拉动股价上涨持怀疑态度。

哈继铭说,外国投资者跟国内投资者一样,在投资中国股市之前也要看看基本面因素。他认为,中国经济出现减缓迹象是拖累股市的原因之一。他预计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将增长10.3%,明年的增幅会降至9.5%。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TX Investment Consulting Co.) 驻上海分析师邱严英(音)说,政府可以通过更多的公开表态来更好地引导投资者对股市的预期,那样或许能减轻当前一些投资者的恐慌,并减缓股市的下行趋势。

但许多投资者已经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北京的散户投资者马潜利(音)说,这次,我们不指望政府能做些什么来推动市场。他认为,如果政府早些采取行动的话或许已经扭转了形势,但现在已经太晚了。

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驻北京策略分析师程伟庆说,现在困扰中国股市的问题不可能简单地经由某些政府措施得到解决,因为这些问题背后的关键原因在于基本面因素,比如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他预计,股市会从今年年底前后开始逐渐回升,无论政府在此期间采取了何种措施。
Niczach
Loafer
 
Posts: 45
Joined: Sat Jun 21, 2008 4:51 pm

Re: HK & China

Postby LenaHuat » Wed Jun 25, 2008 8:42 pm

Hi Niczach

Do U follow Xie GuoZhong?? He gave iFeng a TV interview on 24 June and here's the link:
http://finance.ifeng.com/fhgcz/200806/0625_2178_616190.shtml
I will re-produce his conclusion here which I am inclined towards (if U are following my other postings).
而经济学家谢国忠就说指望股市很快有转机是不理性的,那么这一波熊市呢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不是那么快就回来的,相信下一波的牛市起点应该可能要到2010年的下半年又或者是2011年的上半年。
Please be forewarned that you are reading a post by an otiose housewife.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User avatar
LenaHuat
Big Boss
 
Posts: 3066
Joined: Thu May 08, 2008 9:35 am

Re: HK & China

Postby helios » Wed Jun 25, 2008 10:46 pm

yeah, L, N,

i'm following all your threads on e chinese economic news reports, please keep them coming. Also, u guys can try to bold/ highlight/ summarise e meaty part for e sake of all e other readers ...

V good lead on e video part.
helios
Permanent Loafer
 
Posts: 3527
Joined: Wed May 07, 2008 8:30 am

Re: HK & China

Postby Niczach » Thu Jun 26, 2008 5:30 pm

Thank u L ,from 谢国忠的博客让我知道更多有关中国股市 :)
Niczach
Loafer
 
Posts: 45
Joined: Sat Jun 21, 2008 4:51 pm

Re: HK & China

Postby Niczach » Thu Jun 26, 2008 10:26 pm

[今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老挝访问时表示,“政府要努力促进内地股市平稳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发展引起的问题,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股市会好起来”。温家宝总理在3个月前说的这段话,其实是理解中国股市走势的最好注解。]



《三联生活周刊》:拯救股市就是拯救中国经济
发表时间:2008-06-26 15:32 来源:转载文章

保卫股市:救市的行政与市场途径

中国股市究竟需要怎样的治理和救市措施?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参与者思考的问题。

记者◎谢九

一个有意思的对比

6月10日,在国际油价暴涨和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双重冲击下,上证指数暴跌7.73%,当天收盘于3072点,彻底回补了印花税下调的缺口,也宣告了管理层限制大小非减持和下调印花税的救市失败。失望的投资者将希望放在了两天之后: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份的CPI数据,投资者普遍预期CPI在连续高位运行后,5月份将回落至8%以下,或许这将给市场带来回暖的机会。

6月12日,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如期出台——7.7%,正是投资者所期盼的数字。出乎意料的是,市场对这个看上去不错的数字并不领情,上证指数当天跌破3000点。

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成品油大幅提价,电力价格也同时小幅上扬。成品油价格的放开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内的CPI将会再度回升,股市似乎又要面临很大的压力。股市开盘后果然迅速下跌,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700点,创出本轮调整新低,但是指数很快走出先抑后扬的行情,上证指数当天大涨3%,收于2830点。

6月12日和20日的走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对比——当一个看上去不错的CPI公布后,指数并没有引发反弹,反而是大幅下挫;而当油价改革之后,CPI会预期再度高企时,市场反而做出了正面的回应。回顾一下两个月以前的救市政策,4月21日,管理层对大小非减持做出限制性规定,减持1%以上者需到大宗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市场对此的反应是,在开盘半小时内股指大幅上涨,但是很快就开始回落,当天指数仅以小幅上涨报收,救市行情仅演绎了半小时;3天后,财政部宣布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股指当天几乎以涨停报收,但是这轮反弹行情也在5天之后就戛然而止,随后便是股指继续下滑,连创新低。

在股市连续大幅下挫后,中国投资者保护基金在网站上发布了一份调查问卷,公开向社会征集救市措施。中国股市究竟需要怎样的治理和救市措施?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参与者思考的问题。

市场因何下跌?

如果希望挽救股市,首先要理解市场为何下跌,否则就无法对症下药,甚至适得其反。

早在今年年初,人们大都将A股的下跌归咎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但事实证明这个理由非常牵强。一是因为在次贷危机的发生地美国,其股市下跌也没有超过20%,A股的跌幅远远超过美股;二是因为,在美国次贷危机企稳后,A股继续大幅下挫。这表明引发A股危机的并非次贷危机,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大小非解禁?看上去是一个很充分的理由,但其实也不能成为A股下跌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小非解禁的影响,应该理解为是市场下跌加剧了大小非流通,而不是大小非流通导致市场下跌。人们对大小非解禁的理解,其实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如果投资者都对市场后期看好,没人愿意在低位抛出筹码,只有当投资者预期看跌时,投资者才会不计成本地抛出。在这一点上,其实大小非和普通投资者的立场一样,只是因为它们的成本低廉,所以才会引发误解。

今年6月10日,深交所发布一份针对大小非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大小非减持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汹涌。自2006年8月第一笔解除限售开始至今年4月24日,深市主板大小非累计减持股份总交易金额为1006.37亿元,约相当于深市成交活跃时1天的总成交量,平均每月减持股份总量占交易总量的比例仅为0.538%。在所有被减持公司中,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东减持较多,业绩较好的公司股东减持则较少。作为产业投资人的大非倾向于持有股份,作为财务投资人的小非以股权投资盈利为目的,基本上并不打算长期持有,是减持的主要力量。深交所认为,大小非通过减持股份卖出的数量十分有限,不能得出“大小非减持是当前市场下跌根本原因”的论点。

目前很多人都在讨论全流通时代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定价问题,从而得出A股估值理应下降的结论,这种说法只有部分道理,并没有抓住问题核心。如果上市公司业绩连续数年保持40%以上的速度增长,无论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都不会产生套现的念头。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开始出现了拐点,具体到A股市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才是真正导致市场连续下挫的元凶。通货膨胀对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吞噬了很多下游行业的利润,导致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下降;二是政府将通货膨胀视为头号敌人,主要通过紧缩信贷的手段予以治理,这必将牺牲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消减上市公司的利润。

如果说A股市场被很多外在因素所蒙蔽,导致很多人理解不了其走势,看看美国股市就可以清晰看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只要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美国必定大跌,而当原油价格下跌,美股必定反弹。A股市场的走弱,通货膨胀才是主因。当然,通货膨胀并不意味着全部,上证指数超过55%的跌幅,已经超出了通货膨胀应有的影响,更多还在于投资者信心崩盘,导致了市场的非理性下跌。

当市场已经失灵

当投资者信心崩盘时,意味着市场已经失灵,这时候,需要监管层以行政之手予以纠正,这也是监管者的职责所在。对于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行政干预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味以市场化之名死守,反而是迂腐不化的表现。如果管理层一旦决定干预市场,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而且一定要对症下药,避免头疼医脚,而不是像上次限制大小非那样羞羞答答,既想拯救市场,又不愿承担干预市场之名,最后的效果一定适得其反。

其实从6100点下跌至今,管理层还没有真正的救市行为。限制大小非减持并不是救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减持,下调印花税也只是还市场一个公道——全球最高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原本早就应该下调。牛市行情需要3个基础,上市公司业绩、市场资金以及投资者信心,在这3个因素中,管理层最能把握的是后两者——市场资金和投资者信心。

关于市场资金问题,思路无非是限制资金流出,扩大资金流入。资金流出渠道主要有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和再融资、大小非解禁,以及市场交易成本(印花税、券商佣金)。2007年的市场资金流出大致如下:IPO4500亿元,再融资1000亿元,印花税2062亿元,券商佣金1800亿元,大小非减持830亿元,合计10192亿元。和2007年相比,2008年的资金流出压力主要在于IPO、再融资和大小非减持,如果希望控制资金流出,以上3个渠道应该是监控重点。1994年,管理层曾经暂停新股发行,严格控制再融资规模,当时上证指数在33个交易日从最低的325点上涨至1052点,涨幅204%。如今面临的新课题是大小非解禁,尽管4月份对此出台了相应规定,但效果显然相当失败,既没有达到限制大小非解禁的目的,同时还被指责违背市场的法治精神。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管理层原本希望谁都不得罪,这种折中的态度自然是两边都不讨好。


在控制资金流出的同时,还可以扩大资金流入。今年以来,管理层的思路是通过加快基金发行速度来为市场输血,现在看,这种纯粹市场化的操作显然太过理想化。截至6月4日,今年共有30只新基金结束募集,募集规模818.36亿元,平均每只基金募集27.28亿元。这和2007年每只基金动辄募集百亿元的规模相比,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其中还包括不少基金公司自掏腰包购买。当基金收益从去年大幅盈利转为大幅亏损后,再指望投资者们重现2007年的热情自然是勉为其难,如果投资者信心不能得到提振,放行再多基金也是无济于事。指望新基金的发行能给市场带来量变到质变,这个过程无疑太过遥遥无期。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虽然被人们寄予厚望,但这两项业务毕竟包含了做空机制,对于市场究竟意味着利好还是利空,其实很难判断。

如果纯粹市场化的手段难以带来足够的增量资金,那就应该考虑一些非常手段,热议多年的平准基金成为投资者最为期待的方式。所谓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机构以法定方式建立的基金,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市场的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通过平准基金干预股市,在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等有过成功先例,尤其是香港的盈富基金在10年前击退国际炒家,更使平准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经典之战。但对于A股市场的难处在于,平准基金一般是市场遭遇国际游资恶意袭击、金融市场遭遇重大危机时才予以采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主权。目前A股市场的下跌在多大程度上是国际游资所为?是不是已经到了危险边缘?这一切取决于管理层的判断,如果认为股市的下跌已经威胁到了奥运会前的和谐稳定,采用平准基金入市也未尝不可。

平准基金的另一大难处在于资金来源。从已有平准基金的国家和地区操作经验看,资金来源各有不同渠道,或是国家财政拨款,或是向金融机构贷款。以我国的现实情况,外汇储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缩水严重,即使通过中投公司尝试了一些海外投资,比如黑石、摩根士丹利等,现在看效果也并不理想,与其如此,还不如转身投资A股。当然,这样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外汇储备的回归将会加大货币供应量,不利于控制通货膨胀。但是这样做,至少强于热钱在A股抄底后再大规模撤离。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热钱涌入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时期,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热钱既没有进入楼市,也没有进入低迷的股市,似乎只是满足于套取人民币升值和加息的无风险利润。以热钱的本质而言,应该不会仅仅满足于这样的收益率水平,如果A股持续下跌,这些潜伏已久的热钱会随时等待抄底。

从6100点到2700点,市场损失最大的不是市值,而是信心。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判断中国经济的未来,当很多专业人士频频唱衰中国经济时,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只有盲从。如果说一些国际大投行的唱空言论还有其目的性可言,一些国内研究机构在6100点看多、2800点看空的举动着实让人瞠目结舌。对管理层而言,可以适当稳定投资者的预期,在市场高涨的时候进行风险教育,同样的道理,在市场暴跌的时候,管理层也应该稳定投资者的情绪,不至于让整个市场被恐慌情绪所笼罩。虽然中国经济面临种种困难,但是如果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美国、印度等相比,中国经济还是最为稳健的。但是相比之下,中国股市的跌幅几乎和越南相当,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现象。

同时,管理层应该鼓励一些有责任感的大公司主动站出来,在市道低迷时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或者是采取其他一些稳定措施。比如三一重工成为首家全流通公司后,大股东自愿再次锁定股份,两年之内不考虑抛售,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司大股东对自身发展前景的自信,也能极大稳定市场的信心。一家民营企业尚能做到如此,那些大规模的央企更应该做出表率。

当然,任何一项行政干预都是双刃剑,只有当市场失灵时才可以考虑使用,在达到短期效果后应该适时退出,市场的长期走势还是应该由市场自身来决定。和行政救市手段相比,市场化救市的举措可能有更加出人意料的效果。

从源头解决问题

如果说是通货膨胀导致了本轮股市下跌,那么未来股市的希望在于,一方面继续深化能源价格改革,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改变治理通货膨胀的思路,不再以单一的货币政策作为主要手段,辅以更大力度的财政政策。对股市而言,这或许是将来最大的利好。以这样的手段“救市”,长期效果远远好过行政手段救市,难度在于,股市需要获得更高的地位以及更多关注,以目前的地位很难享受这样待遇。

回顾一下6月份的两个交易日中市场的表现,看似反常的现象让很多市场人士颇感困惑。其实答案很简单,5月份的CPI数据虽然看上去较低,但这在上游价格受到管制的背景下形成,其实是一个失真的数据;而发改委上调油价和电价虽然会使得CPI数据有所上升,但这个数字至少相对真实,而且最重要在于,一旦中国开始对能源价格实施改革,将大大削弱国际炒家继续做多石油的信心,而国际石油价格的回落,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将大大减轻。此次发改委对能源价格进行改革,似乎也凸显了我国调控通货膨胀的新思路——以疏代堵。在国家发改委宣布对成品油提价后,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应声而落。

此次成品油虽然提价幅度将近20%,但是和国际市场价格相比,仍有很大的提价空间。发改委相关人士也表示,不排除将来进一步提价的可能。这对于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继续飙升将形成极大的遏制,长期而言,也将减轻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短期而言,对我国的CPI会有一定影响,但冲击不会太大。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对此做了分析,“直接影响比较小,间接影响会大一些。现在中国整个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不会完全传导到消费品市场,所以对整个CPI的推动作用有限”。

此次成品油提价是在中美战略经济会议之后,如果认为这次提价是中美博弈的结果,那么,与此对应的另一项成果也值得期待,那就是美元结束贬值,步入升值通道。在中国成品油改革和美元升值的双重冲击下,国际石油价格继续做多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石油价格的回落,对于全球的通货膨胀都是一个好消息,自然也是A股市场的一大利好。

如果说本轮下跌的原因是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紧缩货币政策,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预期出现下降所致,那么,未来市场反转的关键还在于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思路。如果继续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市场还将继续下跌;反之,如果辅以更多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伤害不会太大,这才真正意味着市场的转机。今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老挝访问时表示,“政府要努力促进内地股市平稳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发展引起的问题,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股市会好起来”。温家宝总理在3个月前说的这段话,其实是理解中国股市走势的最好注解。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平衡问题,中国股市的问题根源其实也在于此。由于通货膨胀被定义为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头号敌人,政府更在年初便制定了4.8%的调控目标,当实际CPI连续在8%的上方运行时,为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很大的压力,信贷紧缩一直成为今年的主旋律。由此形成一个反常现象,随着贸易顺差和热钱等涌入,国内经济呈现流动性泛滥,但是具体到企业经营层面,却呈现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尤其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到了借贷无门的境地,在一些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高利贷和典当行等异常活跃。治理通货膨胀势必会牺牲经济增长,这是教科书上的常识,这一常识现在正在演化成残酷的现实。

过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对实体经济形成较大伤害,这不应该是宏观调控的初衷,年初制定的4.8%的CPI目标,不应该成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唯一政策指向。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二是收缩市场流动性,防止通货膨胀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性上涨。但在过去半年里,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很多企业在面临外需放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还要面对国内信贷紧缩的压力,生存空间已经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恐怕已经不再是过热,而是过冷。党中央和国务院也屡屡提到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但在过去半年时间里,货币政策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灵活性,比如6月初央行提高1%的存款准备金率,这就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举动,也引发了股市超过7%的暴跌。在国家发改委对成品油和电力价格上调后,6月2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表示:“想必能源价格的调整势必给消费物价指数带来某些压力,为此我们会制定更加强硬的反通胀政策。”通货膨胀固然要反,也不能以大幅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4.8%的CPI目标,不应该成为一项政治任务。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相当复杂,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货币现象,所以对抗通货膨胀,除了货币政策,还应该有大力度的财政政策予以配合,否则很有可能演变成——通货膨胀水平没有下降,反而使经济增长大幅下滑。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股市现在还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地位,股市和实体经济还处于分割状态。如果管理层能够意识到股市衰则实体经济衰,那么,也就能意识到拯救股市其实就是拯救中国经济。唯有如此,股市才能在更高的层面获得应有的扶持,而不至于沦落为宏观调控的牺牲品。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Niczach
Loafer
 
Posts: 45
Joined: Sat Jun 21, 2008 4:51 pm

Re: HK & China

Postby kennynah » Thu Jun 26, 2008 10:39 pm

N:
还好,我有华文翻易字碘。要不然,将需要一天时间看完你的post. 请继续. thanks.
Options Strategies & Discussions .(Trading Discipline : The Science of Constantly Acting on Knowledge Consistently - kennynah).Investment Strategies & Ideas

Image..................................................................<A fool gives full vent to his anger, but a wise man keeps himself under control-Proverbs 29:11>.................................................................Image
User avatar
kennynah
Lord of the Lew Lian
 
Posts: 14201
Joined: Wed May 07, 2008 2:00 am
Location: everywhere.. and nowhere..

PreviousNext

Return to Archives

Who is online

Users browsing this forum: No registered users and 1 guest